彩虹总在风雨后
要说接触摄影,可以从大学时说起。那时候只是拿着同学的理光傻瓜胶片机随手拍拍,到后来买了爱国者的数码相机,也是一路随手拍,从来不讲究构图。想来,就是老鸟们说的旅游照了吧。
真正开始进入摄影的大门,是从去年国庆节后。去年春天,应大学时代的好友彭的邀请,去了趟天津,一路观察她拍片儿的活动。受到了她的感染,开始对摄影感兴趣了。去年国庆节后,入手了我的第一台数码单反,又陆陆续续买了几本关于摄影的专业书,开始边自学边实践。
从自动档入手,在拍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根据学到的构图知识主导自己的拍摄,逐渐培养手感。今春又一次拍桃花的时候,彭引导我使用手动档,收获了第一张比较满意的桃花图。之后的外拍,几乎不再使用自动档。
一直以来的外拍,时间段大都是早九点到下午四五点之间,对于日出日落,还没有涉足。
上个月有了植物园年卡后,去植物园多了。天渐渐变凉,更适合我这个怕热的人出门了。于是,上周六尝试了第一次拍日落。云太厚,没有得到满意的照片。
对于今天的日落,从昨天就开始惦记。对于拍摄地点,考虑过好几个近的,怕楼群的干扰太大,都否决了。最后,只剩下植物园一个选项。
上午,去火车站取车票,顺便拍了几张东广场。中午吃过饭开始收拾装备,两点多出发,四点多到植物园。
对于天气,我十分关注,毕竟器材很脆弱,经不住风吹雨打。预报说有雨,包里面背上了雨伞,果真用上了。
进园后就开始观察天气,云层较厚,有风,有些闷热,恐怕不太乐观啊!找个石桌把相机装备起来,往预先看好的位置移动。经过荷花淀的亭子,开始掉雨点,没太理会,拿出雨伞准备过西边的桥,往荷花亭北边的湖心岛移动。到桥上没走几步,雨越来越大了。对于湖心岛,还没去过,不知道那里能否避雨,不能冒泡前去。只能返回荷花亭。
荷花亭还不错,能避雨。于是,支好架子,装好相机,开拍。雨越来越大,风也越来越大,湖面布满涟漪。不好拍啊!让人略微欣慰的是西边山后挺亮,可以拍一拍。拍的不多,亭子顶上却开始漏雨,看来此地不可久留啊!于是,收拾起所有装备,回吧!
走到人鱼码头注意到岸边有不漏雨的活动凉亭,先到那儿待会儿观察一下再定行止吧!
亭下确实不漏雨,虽然小了点,但是足够我自己避雨了。湖面,斜风细雨,涟漪遍布,有鱼儿跃出湖面。西山,云开日现,普撒光明,日边飞红。好一幅和风日落图!
迅速取出相机,支好架子,开始抓拍这难得的美景。随着落雨而来的,是空气的能见度大幅提高,本来通透的空气,此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调整测光方式快门光圈一应参数,开始新一轮拍摄。不同位置拍了若干,看外边雨渐渐小了,走到亭外,拍了几张。回头发现东边云下有两弯彩虹,因为云层的关系,看不到虹顶。几张过后,看看时间,还有时间赶到上周六选好的第一处湖心岛。
拿上所有装备快步赶往湖心岛,放好架子开始拍摄。这个时候雨已经彻底停了,山背后有火烧云,抬头可见的天空云也渐渐散去,但,云层染上了一种别样的色彩。看看手表,时间不多了,西山的火烧云在极力挽留着夕阳,夕阳也迸发出更浓烈的色彩,依依不舍。
抓紧时间又拍几张,独立湖边,静静欣赏这难得的美景。
雨后初晴,湖光潋滟。心醉神迷,相邀有期。
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遇雨,拍摄的条件很差,去留之间,颇难取舍。思量之后,毅然留守。与美景的相遇,就在一念之间。这一念,就是对美的执着,对先到者的致敬,对自己技艺的磨炼。成长,也在这一念之间。
彩虹总在风雨后,没有风雨,何来彩虹。从彭那里,我已经亲眼目睹了这条路上的艰辛,心里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。但是,从另一个角度来讲,艰辛背后,收获的过程,何尝不是充满着创作的激情与甘甜呢!每个新生命的诞生,不是经历了“十月怀胎”的漫漫征程呢!经历过磨难,掺入了思想的火花,然后迎来喷薄的朝阳,或者溪流,淌过干渴的心灵,无不是一种欣喜,于无声处听惊雷。我刚刚走上这条路,所行不远,收获尚浅,但,我喜欢彩虹!
这,就是雪帆认定的路,用笔和相机书写记录下或平淡或波澜壮阔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