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科学界2001年新发现

作者: 雪帆 分类: 小说 发布时间: 2015-04-11 15:14

题记——这是一篇高三时的作文,题目是1999年的高考作文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》,作为高考练笔,我写了这篇小说。

地球人的历史进入了公元2001年2月。

2月初,科学同盟的一个登山队奉命进入了险恶的珠穆朗玛峰山麓。这个登山队有三名中国科学家组成:苏蜂、柳笛、竹梓。他们都是掌握了人类记忆移植术的精通很多学科的科学界精英。他们的任务是在珠峰北侧的6227米处发掘出不久前科学探查卫星发现的一具尸体,并对其实施人工复活和记忆移植手术。

登山工作在GPS系统的帮助下进展得很顺利。2月17日,他们已经登到了6000米高处。登山的过程中,他们不断地同科学同盟在河北定州中学的总部进行信息交流,以便随时修正计划,迅速展开发掘工作。

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地从登山队总部向世界各个角落发送:2月18日,到达6110处;2月20日到达6200米处。经过一天的修整,登山队顺利的于2月22日到达指定地点,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发掘工作。

6227米处,是冰层覆盖的,人的尸体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保存下来实属不易,而这次发现的尸体又在冰层下72米处,发掘工作的进行不大容易。但是我们中国的三名科学家的发掘工作却进行得有条不紊。三个人合作得很好,工作进度不断加快。虽然时常出现异常情况,但三位科学家却处异不惊,冷静的排除了种种异常情况。

2月24日发掘工作接近尾声,一具完好的尸体从冰层中显露出来,呈现在队员眼前。下午四时,总部发来新的指令,命令队员暂停工作,保护好现场,休息半日,并做人工复活和记忆移植术的准备工作。

2月25日,最后的战斗打响了。上午9:20,发掘工作完全结束,一切都按要求完成。随即,苏蜂主持的人工复活工作开始进行,柳笛的记忆电脑受体进行最后的检查,竹梓的综合处理工作台也进入了最后的检查阶段。

下午6时,在冰下沉睡了九百年的这具尸体的记忆顺利复活了,尤其是记忆的清晰度意外的好。马上,工作转入记忆移植阶段,记忆电脑受体顺利地同这个人的脑电波吻合了,这位登山前辈的记忆库向电脑受体敞开了。工作进行得异常完美,记忆移植顺利结束,最后的“新人”转移工作又展开了。2月27日,登山队和“新人”在电动飞船的接应下,顺利返航,回到了科学同盟总部——河北定州中学。走下舷梯的成了四个人——除了苏蜂、柳笛、竹梓三位队员又多了这位“死而复生”的“新人”。他神采奕奕的向欢迎的人群微笑着,完全没有苍老之感。

欢迎活动结束,“新人”进入特别护理中心进行全面的调治,好让他完全适应这个新的社会。同时,电脑受体串联入了总部的特别电脑,进行记忆的再现。于是,一个陌生的故事在电脑大屏幕上重演:

公元1101年,“新人”乘坐光电飞船进入地球轨道并发现了埃及的大金字塔,他轻而易举地进入了金字塔内部,因为那是他送给老朋友们的礼物。看着他以前的杰作,想着多少年来的光辉历程,他不禁黯然神伤,因为他发现自己的预测中枢得到了关于地球在21世纪面临的危机——科技飞速发展,但环境、资源却大受其害,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。带着这种忧伤他离开了埃及,飞临珠峰,但当飞船升到6227米处时突然因为他的烦躁而失控。他在飞船即将失事时启动了紧急自救系统。飞船离他远去了,但他却在6227米处无助的留了下来……

这个发现使在场的大科学家们又一次陷入了沉思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