荧惑往事之引子
火星,在星空中呈红色,荧光像火,在五行中象征着火。由于它的亮度常有变化,而且在天空中的运动方向变幻不定,有时从西向东,有时又从东向西,情况复杂,令人迷惑,所以中国古称“荧惑”,有“荧荧火光、离离乱惑”之意。
现在我们知道,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四,直径约是地球的一半,体积为15%,质量为11%,表面积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,密度则比其他三颗类地行星(地球、金星、水星)还要小很多。以半径、质量、表面重力来说,火星约介于地球和月球中间:火星直径约为月球的两倍、地球的一半;质量约为月球九倍、地球的1/9,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.5倍、地球的2/5。
做为除太阳外对人类最重要的天体——月亮,自古至今流传着许许多多传说,比如嫦娥奔月,月宫中生活着嫦娥、吴刚,还有一只可爱的玉兔,冷清的月宫中,还有永远砍不倒的月桂树。长久以来,月球吸引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关注的目光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科技的发展,人们的足迹开始踏上月球,同时,火星也越来越吸引人们,这个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,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呢?
从1960年10月10日前苏联发射“火星1A号”探测器开始,美国、俄罗斯、日本、欧空局、印度,先后发射了四十多个探测器、着陆器、火星车等。其中,中国研制的“萤火一号”探测器搭乘俄罗斯的“火卫一 ——土壤”号2011年11月9日飞向火星,但遭遇失败。
2016年1月11日,中国政府正式批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,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,并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。这颗卫星在飞越漫漫太空后,于2021年4月30日顺利进入火星轨道,不久之后圆满实现了预定的绕、落、巡三个预定目标。
消息传来,举国欢腾,大量民间资本开始投入后续的科研进程。随着探测器各项任务的逐步推进,很多宝贵的信息、资料源源不断的被我国科学家获取,进而奠定了后续的探测卫星发射任务的坚实的基础。
2031年12月27日,载着我国第一批四个火星人的“星火壹号”飞船平稳降落在预定区域燕赵平原,随后开始了科考活动。
第一周,对周边区域进行常规考察,没有什么新的发现,只是一些前期无人探测时相似的地质数据。
第二周,对稍远的区域开始专项考察,获得了一些新鲜的矿物、岩石、土壤样本。
第三周,科考队来到了一座小山下。小山乍看上去和别的山丘没什么大的区别,无非是大小高低的区别。但是,当队员们走近了之后才发现这小山的不同。小山向阳的一面有一个隐隐的拱门似的轮廓,颜色和周边的山石相比浅一些。门的高度大约两米四五的样子,普通人扬起手不至于触到门的顶部。门上面布满了浅浅的凹坑,非金非玉,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制成,看起来是经历了岁月洗礼的。一眼望去,满满的沧桑感。
科考队队长东方宇走到门前,仔细观察,发现在距离地面一米六左右的位置有一个六厘米深浅的凹坑。东方宇示意队友们退后几步,然后伸右手到了凹坑里,那里并不是简单的浅坑,而是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深度。东方宇小心地试探着,薄薄的拟肤手套将触感清晰的传到了他的脑中。水平方向并不深,八九厘米的样子,左侧有一个凸起,在靠近中指的位置。东方宇的左手贴到了门上,触感稍凉,但右手中指的感觉却不一样,没有明显的凉或者烫的感觉。他脑中莫名的知道,那就是体温,常人的体温,还有一种让人安静的、亲切的感觉。
东方宇将右手退出来,回到队友身边简单商量了一下,将这一情况通过火星上空的中继卫星向国家测控中心汇报了。漫长的九十分钟过去了,测控中心指示,可以尝试打开这道门,但一旦有任何危险因素出现,事不可为,就要果断放弃,回归星火壹号,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全体队员的安全。
队员们简单会商后,决定由东方宇尝试打开山门,其他队员则见机行事。
重新回到门前,东方宇把右手重新放进凹坑,中指触到凸起物后,轻轻按下。将手收回体侧,东方宇有些紧张地盯着眼前的大门。一阵吱吱嘎嘎的有规则的轻响过后,门后移了几毫米,然后向上翻了上去。门开之后,有隐隐的雾气出现在原先山门所在的位置。与此同时,门内的空间渐渐亮了起来,但是看不到光源来自哪里。
头盔的信息提示区域显示,检测到与地球表面成分大致相同的气体。雾气稳定在门口,不见减弱,也不见增强,看起来是有稳定的来源。东方宇回头示意一下,当先走进了门里。队员们跟在他身后鱼贯而入。
里面的空间没有任何花纹、饰物等等,只是简单地延伸,向前延伸,向下延伸。好在这里并不感觉压抑,反倒让众人有一种回家的舒适感。走了十几分钟,螺旋形的空间,终于走到了尽头。这里不再是空无一物,而是——怎么说呢,整个空间只有一个发着柔和乳白色光芒的球体。不过,奇异的是,这个球体悬浮在空中,触手可及的样子。
走到这里,并没有感觉到有任何危险,东方宇看看头盔一角显示的信息,空气成分适合直接呼吸。于是,他让队友协助他摘下头盔。呼吸到洞里空气的东方宇,长长地吁了一口气,有那么一刹那,他感觉是在故乡的原始森林里面。几次深呼吸之后,有些激动的心情渐渐平复,他让队员们都摘下了头盔。大家都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,就像是回到了各自成长的故乡,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初春的暖阳下。
十几分钟后,东方宇和队友们交换一个眼神,走上前去,平伸双手握住了这个球体。接触球体的瞬间,一股水波般的波纹散布开来,所有队员脑中涌入了一段段连续的画面,和与此相应的声音。由此揭开了一段悠远的、尘封的荧惑往事……
PS:这是一个三年前就在心里扎根的一个嫩芽。当时在读佶屈聱牙的《山海经》,又了解到国家的火星探测计划,于是有了为这颗荧惑古星写点什么的念头。于是,很快就有了这篇作为引子的文字。奈何我写故事的能力实在有限,对于《山海经》的阅读也有不小的难度,所以,那些故事还未能浮出水面。2020年已经过半,咱大中国的火星任务也将在不远的将来由胖五执行,突然想到了这篇文字,虽然还非常不完整,但是,也勉强算是我为中国火星任务的一个美好未来的祝福和憧憬吧!